清晨五点半的肇嘉浜路还笼罩在薄雾中,24岁的李国明已经开始了他的晨训。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伙,如今效力于比利时甲级联赛,是近年来沪上青训体系培养出的优秀代表。"小时候在徐家汇公园的水泥地上踢球,球鞋磨破了三双",他笑着回忆道,"但正是那些年在弄堂里的野球经历,磨炼了我的球感。" 上海足球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着独特的风格传承。老教练周国强告诉记者:"沪籍球员普遍具备细腻的脚下技术和灵活的战术意识,这源于城市文化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。"近年来,随着根宝足球基地等青训体系的完善,上海年均输送职业球员数量保持在全国前三。 在普陀区青少年体校的绿茵场上,55岁的徐指导正带着10岁的小球员练习"二过一"配合。这位培养出三位国脚的功勋教练说:"现在的孩子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太多,但吃苦精神反而要重点培养。"他特意保留了训练场边的老式水龙头,"要让孩子们记住,范志毅他们当年就是喝着自来水练出来的。" 随着上海海港队问鼎2023中超冠军,城市足球热度再创新高。记者在虹口足球场外随机采访发现,约60%的年轻球迷表示"更愿意观看有本土球员的比赛"。体育社会学家王教授指出:"当孩子们在八万人体育场看到同乡球员驰骋赛场时,那种地域认同感会转化为最纯粹的足球热情。" 夜幕降临,南京西路的巨型屏幕上正播放着武磊的西甲集锦。路边馄饨摊前,几个穿着申花队服的小学生兴奋地比划着射门动作。也许下一个闪耀世界的上海籍球星,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市井画面之中。石库门里走出的绿茵追梦人
海派足球的基因密码
新老交替中的传承故事
"上海球员最可贵的是懂得用脑子踢球,这是弄堂足球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。"
——前国脚孙祥在东方体育日报专访中说道 国际化大都市的足球新篇
【数字看发展】
年份 职业球员输出 青训基地数量 社区足球场 2015 28人 7个 112片 2023 67人 19个 346片